台劇《模仿犯》結局解析、原著補充:模仿犯到底模仿什麼?Noh是什麼意思?

黑暗榮耀第二季結局解析【本篇解析:影片版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嚴禁盜文、抄襲,盜文抄人祝你每天都踢到腳趾、喝水嗆到。

安妞!我是追劇宅AKA細節控的 #祖寧


分享開始之前,想要邀請大家,加入祖寧設立的免費匿名聊劇Discord社群,可以更直接地和大家線上聊劇唷!

💬加入祖寧的聊天社群劇析宅💬

模仿犯改編自宮部美幸的同名小說,我是先看過小說再看影集,演員們的演技,尤其是老一背的都讓我覺得很親切又很熟悉,自然又親近,感覺就真的像是你阿公、你舅舅之類的,但我有點後悔先看小說,因為看影集的時候會常常覺得有些地方似乎有些可惜。

小說上下兩集,囊括的概念和想表達的東西真的也是不少,這次台版以十集說完這上下兩集,我會覺得有些東西有點到,但沒有很立體的講完,是有點可惜,可能真的礙於篇幅,所以今天我們就一邊聊劇一邊補充原著,一起來看模仿犯的結局解析和8個原著重點!所以也會有原著暴雷,大家就斟酌觀賞,對原著有興趣,真的可以翻來看,好看。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1.馬義男阿公

由阿西飾演的馬義男,家裡開宮廟,我有認真看片頭,有看到平安符落下的畫面,其實我還蠻喜歡把原著裡義男經營的豆腐店,改成宮廟的這個設定,改編很重要的是加入本土元素,因為原著是日本小說,所以製作台版時,考慮台灣本土有什麼特色加入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很喜歡宮廟和平安符的設定改編,甚至是阿公送出平安符,象徵著阿公希望孫女平平安安的心意,雖然最後出現在孫女的脖子上,用來嘲諷阿公,但那份心意始終沒有變過,無論孫女信什麼,阿公只是希望他平平安安地回家。

而馬義男這個角色最重要的定位就是被害人家屬,看著是柔弱不堪的老人,實際上是個意志堅韌的老爺爺,在這點上我覺得阿西有很好地詮釋出屬於這個角色的堅韌。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印象很深刻的是在他學完狗叫,回到廟裡,收到紅盒子,警方來處理之後,他就坐在一道門後,眼神哀戚,手上滿是傷痕,就連膝蓋都磨破了,這樣子的一個老人家,卻沒有因為打擊,而大哭大鬧,更凸顯出這樣受害者家屬堅韌的一面,儘管兇手戲弄他老人家,但他並沒有因此膽怯或絕望,甚至很好地接受了事實,並努力地活下去。

結局時終於把女兒接回家,秦怡君的照片上頭掛著十字架,也表達著阿公接受孫女的信仰,不過這個十字架項鍊也呼應了當初阿公給的平安符,無論是平安符還是十字架,都是蘊含著阿公希望孫女平安的心意,結局中馬義男父女倆在外頭曬曬太陽,他們還在陽光之下,沒有被怡君離去的絕望和痛苦打倒,努力呼吸著。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2.堅韌的有馬義男

在原著中,有馬義男其實是一股非常堅韌的力量,受盡折磨但堅強地挺過來了,在小說裡其實有提到阿公是個經歷過戰爭的年紀,在那樣混亂的年代都挺過來了,如今遇到這種悲劇,也要好好活下去才行,這個角色和原著中同是被害者家屬塚田真一,也就是劇中郭曉其這個角色,有著相互扶持的情感,很真切地在表達身為受害者家屬,他們真正在思考地並不是兇手什麼時候會被抓到,而是當初如果自己怎麼樣怎麼樣,那麼我的家人是不是就不會死了。

這一點劇中說的比較少,在原著中其實在兇手聯絡有馬義男時,怡君早就畫成白骨,所以就事實而言,無論有馬義男做什麼都是於事無補,但他還是會想如果當初他和她們母女一起住,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而劇中是非常狠心地多寫了一場,兇手載怡君回家看阿公,祖孫倆只隔著一道玻璃,卻就此天人永隔,馬義男一定會想如果當時敲破玻璃或攔下車子,是不是孫女就不會死了。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我覺得這個作品,很重要的核心其實在說「如何面對不幸」,遭遇不幸的時候一定會後悔,會想逃避,有的會怪罪社會,怪罪家人,怪罪朋友,甚至是怪罪自己,也有像義男阿公坦然接受,並且欣然迎戰,有馬義男雖然知道結果已經無法改變,但對他而言重要的是過程,他認為自己一定要做點什麼,而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結果而已,作為被害人家屬,容易陷入自責,殺死他們的不是兇手,而是還在呼吸的他們,但這不合理,所以他要努力掙扎,努力活著。


3.路妍真與媒體良心

由江宜蓉飾演的路妍真因為對好友的情感與遺憾,讓她對於這個案子有深入的帶入感,在劇中彷彿是記者媒體的正義感,她認為利用受害人家屬賺取收視率是錯誤的,甚至毅然決然地辭職,一路以來這個角色就像是為了給檢察官線索的存在,甚至願意用土法煉鋼的方法,尋找線索,這也源於她對真相的執著,但我會覺得這個角色在劇中,完全的被弱化,甚至就算拿掉好像也無所謂。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在原著中,路妍真對應的角色應該是前畑滋子,是一位自由媒體工作者,專門寫供給雜誌刊出,這個角色她不像路妍真那樣完全正義,她有自己的私心,也有想要依靠這次事件出名的念頭,但她還保有一份良知,在小說中,最精彩的我覺得就是看滋子如何守住媒體道德。

這反而是模仿犯中一塊很重要的拼圖,但劇中,我的感覺就像是把前畑滋子拆成了路妍真和姚雅慈,分別代表著恪守媒體道德以及能在那條界線中試著生存的媒體人,但兩者間的衝突卻很單一平板,無法從劇中看出遵守與否或跨越所帶來的後果,更無法與陳和平形成強烈的對比,我覺得是影集中滿可惜的一部分。


4.前畑滋子與媒體道德

前畑滋子其實可以算是原著中,非常關鍵的角色,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她是女性,在那個年代還對女性刻板印象很重,所以當有媒體人以女性視角來做報導,也就等同於有一個為女性發聲的角色,雖然在原著中女性視角這件事情,滋子也沒有發揮所長,不過至少有一個開端。

其實滋子這個角色設定上最棒的地方就是,她是一個完全的第三者,既不是受害者相關人,也不是加害者家屬,所以作為一個完全旁觀的人,她不被情感所牽動,作為第三人她能自由地選擇對誰展現同情,對誰苛責,所以她也很常自問,她到底有什麼資格做這樣的報導,先不論最後到底做出了什麼樣的報導,但能時刻警醒自己這麼做是否妥當,於媒體人而言很重要。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新聞專題其實是需要做很深入的了解,甚至盡可能做到平衡報導,當時滋子書寫的視角大多在闡述殺人兇手的心路歷程,但她身邊剛好還有塚田真一,也就是劇中郭曉其的角色,因為她身邊有做為受害者家屬的真一,真一的存在,提醒著她應該也要在意被害人家屬的立場與感受,所以即便她明白大家都只想知道兇手為何殺人,這樣才會有人願意購買她的稿子,她也因為內心糾結,還有一些現實考量,而停下了報導。

在劇中剛好有提到一個概念,陳和平認為完全客觀的新聞陳述,只是無聊的新聞,但姚雅慈卻認為身為新聞工作者,客觀是必須的,這是因為媒體只是傳輸事實的工具,如何評斷是要交給觀眾來決定的,所以當陳和平用加工過的新聞陳述來傳播時,其實是會有誤導觀眾的嫌疑的,這段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無聊,但這對媒體來說非常重要,媒體要盡可能客觀,而觀眾也必須盡可能培養媒體識讀。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4.姚雅慈與新聞正義

姚雅慈這個角色對應原著角色應該是向坂主播,但其實在原著中向坂主播的戲份不多,我還蠻喜歡劇中對姚雅慈的多方面陳述,林心如把她演得很跩,一開始是蠻討人厭,但也因為後期反轉,顯得這個角色比想像中還要堅強,她很清楚必須要繼續在媒體圈生存,才能真正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同時也以女性視角來看望整個媒體生態,我很喜歡她批評和平應該要客觀的那場戲,那種內容確實很容易吸引關注,但也很可能在沒有足夠了解下,讓觀眾對女性產生扭曲的觀念。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陳和平闡述他們是如何開始虐待女性的劇情中,他們在索多瑪爆衝,到台上試圖用塑膠袋窒息台上表演女性之後,他們往外跑,但一同表演的S男卻緊緊抱著M女,稍微了解過BDSM的人就會知道,這種關係是奠基在信任和親密的基礎上,是一個讓兩者都愉快的關係,而不是像劇中和平他們以為的以虐待為樂,所以很明顯陳和平的報導並不是真正的客觀和深入,只是個為了娛樂觀眾的產物。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5.女性是商品

其中有一場戲是姚雅慈在直播時,對著兇手激動喊話,怒罵對方只是敢對女性下手的社會寄生蟲,而當馬義男上節目接受Call in時,會發現大家都在攻擊受害人去夜店、不三不四等等,這其實都在呈現出社會容易檢討被害者,尤其女性而容易被貼上隨便、勾引的標籤,所以因此受害,都是自找的。

阿公的孫女秦怡君在原著的對應角色叫做古川鞠子,鞠子就是個普通的上班族,頂多偶爾和朋友去居酒屋喝酒,也沒有出入複雜場所,但這樣的她還是被大眾貼上隨便、勾引的標籤,因為這就是和平的計畫之一,他刻意選擇生活單純的女性,來做為他這齣戲的女主角。

甚至不用兇手自己出來解釋為什麼選鞠子,大眾為了保護自己,就會刻意把自己和受害者區隔開來,一定是受害者自己太隨便跟著不明不白的男人走了,一定是受害者想從男人身上得到什麼,才會這麼笨的掉入陷阱,其實小說中除了鞠子外,也出現不少因為生活目標迷茫,而開始進行性交易的年輕女性,他們也因此受害,但無論他們是否裙子穿得短、是否出入夜店、是否晚歸,都不該是他們應該受到傷害的原因,我覺得原著其實是有致力於闡述這點的。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姚雅慈這個角色感覺也是因此而誕生,確實能看出差別,普通的小女生面對歹徒可能就是只會一直哭和順從,然而當歹徒遇到會反抗的人時,反而容易慌亂,失去控制力,這在原著中有蠻多闡述的,也很常因為失去控制力,才讓案件有了破案的機會,但劇中讓姚雅慈下線的方式,只能是愚勇,從女性視角來看這部劇,和看小說,其實我都有點生氣,小說中除了滋子外,大多是拜金愚笨或依附男性的女性角色,劇中有比較出彩的姚雅慈、胡允慧、路妍真,前兩者都被兇手慘忍殺害,後者也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只能默默幫助郭曉其。

作為一個有想要替女性發聲的題材來說,好像有那麼一點可惜,雖然重點在於媒體,但原著裡其次在探討的也是社會中女性角色的定位,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原著中,收到兇手call in後,因為廣告破口都是事先設定好的,所以意外在通話時進了廣告,結果廣告全部都是女性模特,甚至是內衣廣告,一個在探討女性受害事件的節目,廣告破口卻全都是年輕女性甚至有點裸露的影像廣告,從行銷面來看能夠理解,但看起來也頗為諷刺,女性就像是一樣又一樣的商品,被殺害、被貼標籤,被運用來販賣商品。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劇中姚雅慈的兒子是一個沒有公諸於世的存在,那也是因為當時,大眾是不可能接受女性主播有未婚生子的醜聞,女性甚至不能有任何缺點,才能夠成為電視台繼續販售的商品,姚雅慈深知這點,但還是必須努力站在最前線去奮鬥,去改變這個社會,雖然劇中呈現得很少,但這也是影集很可惜沒辦法聚焦的其中重點。

但很重要的也是結局她雖然死了,但也有路妍真繼承她的角色,繼續為女性奮鬥,改變社會大眾不可能一蹴而成,勢必要一步步往前耕耘才能辦到。


6.陳和平為何殺人

劇中陳和平其實就是一個關種,也就是關注種子、關注病者的一個化身,表面上他是覺得他所作所為能為電視台得到超高收視率,甚至引以為傲,但其實真正想得到的是人們看到他,關注他的感覺,我覺得劇中把和平塑造成為媒體癡迷,只為關注而瘋狂的人設,是一個很因應時代的改編,他覺得自己能控制所有人,控制整個社會,不只看見他甚至仰慕他,一個為他人關注而存在的人。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而和平其實不以殺人為樂,他之所以控制沈嘉文,單純只是因為好用和有趣而已,所以很多連續殺人案的法則,在和平身上並不適用,沒有固定殺人模式,像沈嘉文在劇中就有固定殺人模式,掐脖子使人窒息,並在臉上畫上母親使用的紅色口紅,劃出眼淚紅痕,這就像是簽名一樣,他要姊姊悲傷,要姊姊放棄糾纏他,要姊姊知道誰才是老大的手法,因此嘉文殺人是因為他覺得他殺害的每個女性,就是他的姊姊,他要擺脫姊姊的糾纏,所以一次次把眼前的女性當成姊姊來殺害,但和平只是享受那種控制一切,身為主導者的快感而已。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所以劇中他用紅盒子包裝各式物品,出現在世人們的眼前,把每一次殺害的女性,當成出場的角色,一個個登場後,讓觀看者們沸騰,為之鼓噪,讓人們談論他的創作。


7.時代養出殺人犯

我其實不太懂為什麼影集要把和平的身世,轉移到沈嘉文身上,然後反而讓和平的背景,只留下一個農村放火的意象,確實在原著中和平的惡意是沒有緣由的,是純粹的惡意,不是因為受害者做了什麼,單純只是因為和平需要存在感,所以誕生了惡意。

就我對原著的理解,會有和平這樣的連續殺人魔誕生,其實有部分是因為現代社會正在改變,原著年代在1990左右,日本經歷大戰將近五十年,新生代趨於安穩,人們不再因為戰爭而不安,不再為生存焦慮,所以只要家裡有點底子,很多人容易陷入對未來迷茫的狀況,在原著裡有為內勤警員和女兒的談話就聊到了「最可怕的事莫過於人生的平淡無奇,與其過著沒有人知道,毫不刺激的人生,還不如死了乾脆,這就是年輕人的趨向性。」表示現代人為有趣而活。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和平之所以有餘裕犯罪,也是因為他是富家子的緣故,他不認為自己在犯罪,而是在創作,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在原著中和平的媽媽成為了有錢人的養女,而他的戶籍卻在親生父親那邊,但是事實上媽媽和有錢人有一腿,而親父也和他毫無瓜葛,雖然成長於媽媽身邊,但卻沒有歸屬感,就像是個沒有人要的小孩一樣,所以和平雖然成長於富裕環境,成績也相當優秀,卻對自己沒有認同感,對於自己的存在感到不安,所以想要藉由創作一鳴驚人,讓眾人認同他的存在。

所以和平把殺人當成一場舞台劇,如何讓屍體登場,都是和平精心計畫的一幕幕劇情。不過和平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成熟有能力,劇中使用Noh,作為兇手的名字,那是日文中有才能、有能力的意思,在小說中他們總是自詡為有能力的人,是依賴優越感生存的人,所以在劇中才會使用Noh來做為名字。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8.模仿犯到底模仿什麼

和平在原著中,其實是這個角色的綽號,因為他總是笑得很和善,所以才有了這個綽號,我也覺得「和平」就像是作者為凶手打造的一副面具,小說讀到最後,會漸漸感受到作者不再稱呼和平這個綽號,而是稱呼他的真名網川浩一,就像剝去面具一般,我覺得這是作者很厲害的一點。

然而網川浩一其實在和他的共犯合作的過程中,因為是為創作而生的犯罪,他很常會衝動行事,相反他的共犯栗橋浩美,也就是劇中的沈嘉文,反而才是犯罪思路,經常幫助浩一踩剎車,像浩一就曾經提出要綁架小孩子,但浩美卻反對,認為孩子太容易暴露,浩一非常不高興被反駁,但過了一晚\也就氣消放棄這個念頭,所以浩一的本質其實是很孩子氣,只是因為教育程度高的關係,又在那樣裡外不是人的家庭中成長,非常善於偽裝自己,在原著裡,浩一和浩美兩人很像,都是內在沒有長大的小孩子,因為沒有在成長階段得到歸屬和認同感,在遭遇不幸後選擇了一條極端的路來治癒自己。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和平把殺人當成舞台劇,所以他們的基地甚至被他稱為後台,被殺害的受害者都是他的出場演員而已,浩美甚至是他精心安排的主角,他以自己的創作為傲,他本身是一個補教老師,但後期因為大眾認為的兇手死了,為了繼續控制大眾,甚至主動開始上電視、出書,好繼續他的舞台劇,這樣一個以創作為傲的自戀性人格,創作本身沒有理由,但當創作被他人說是模仿時,創作就不再是創作,而是抄襲。

在原著中,前畑滋子最早領會到這一點,她和熟人借了一本蒐集國外犯罪小說和事件的書來,並在節目中指稱這名犯人的所作所為其實也只是模仿國外案例來犯案罷了,根本不是什麼前所未見的犯罪,這使得浩一也在節目中爆走,浩一唯一引以為傲的創作被指為是抄襲,本來就是孩子氣的人設,所以才會在節目中直接爆走。

一般模仿犯說的是模仿他人犯罪的犯人,但這部的模仿犯,其實是一個蘊含破壞創作概念的嘲諷詞,簡單來說「模仿犯」這詞用在這裡,單純是為了否定「創作」存在,一直以來以創作為傲的浩一,當他被否定不是在創作時,一定會無法忍受,因為這樣他就只不過是個自以為在創作的殺人犯而已,同時也是在否定浩一這種譁眾取寵的行為。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先前說過浩一是個依賴優越感生存的人,所以在欺壓女性、控制大眾中可以獲得高度優越感,創作則是因為擁有絕對的主導權,但創作這件事情,其實只是一層浩一用來隱瞞自己想獲得大眾觀眾認同的面具,因此當創作不存在,浩一那個想要得到認同的真實面就會表露無遺,太過赤裸又惱羞,因此劇中最後陳和平只是一味的說拍我拍我,最後又被帶著面具的惡意給殺死,創作的面具被扯掉,最後只是殘留想獲得認同的自卑感而已。

其實我覺得劇中出現人們說要釋放陳和平的部分,是不可能發生的,看完會有種大眾在編劇筆下真的只是笨蛋,沒有識讀能力,甚至連法治意識都沒有的一群蠢蛋而已,但我不覺得大眾有這麼愚笨,整部影集的智商標準也許可以在往上提升,看完真的會有點不爽。

台劇模仿犯-圖自NETFLIX-劇析宅

其實我還想再聊郭曉其的部分,但今天的分享已經很長了,看這部影片大家討論的狀況,再來決定要不要繼續聊聊郭曉其吧!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大家會喜歡,可以用喜歡、留言、超級感想來鼓勵我的創作,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我是祖寧,我們下次見。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嚴禁盜文、抄襲,盜文抄人祝你每天都踢到腳趾、喝水嗆到。

我是祖寧
如果你喜歡的文章,可以去追蹤我的社群
會有第一手的影集解析唷!
試映、書評、工商合作
歡迎來信聯絡:[email protected]

banner

歡迎追蹤我的IG看最新更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