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犯》郭曉其&結局10件編導沒說的事🔥止痛藥、坐牢寓意!大眾真的這麼愚笨嗎?【原著小說劇情補充】

《模仿犯》郭曉其&結局10件編導沒說的事🔥【本篇解析:影片版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嚴禁盜文、抄襲,盜文抄人祝你每天都踢到腳趾、喝水嗆到。

安妞!我是追劇宅AKA細節控的 #祖寧


分享開始之前,想要邀請大家,加入祖寧設立的免費匿名聊劇Discord社群,可以更直接地和大家線上聊劇唷!

💬加入祖寧的聊天社群劇析宅💬

1.郭檢接手第一場少年案意義

模仿犯的影集主角以郭曉其發展主線,郭曉其的角色背景,是在學生時期,因一時與父親起爭執,而對外人說自家有錢的事情,犯人歹毒地殺害了郭曉其的父母與年幼的妹妹,只剩他一人依然活著,為了填補那如黑洞般的自責感,郭曉其選擇成為檢察官,逮捕犯人,除去世上到處流竄的惡,這就是影版郭曉其的人生理念。

所以他不像第一集裡的許有為檢察官一樣長袖善舞,而是嫉惡如仇、日夜不分地只想抓到犯人,撥開真相,但這也只是他用來止痛自己的一種方式,當年家人去世,對郭曉其而言,勢必會深刻地憎恨自己、責備自己,認為家人的死都是自己的錯,如果當初他沒有亂說話,家人就能活得好好的,排山倒海的自責感追逐著郭曉其,他只好用追捕犯人來彌補罪過,但那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

第一集郭曉其登場於一個父母雙雙死亡,只剩養子劉耀宗一人的案子,開庭之後,面對耀宗的說詞,郭檢不疾不徐地聽完,沒個兩三下,就把耀宗的嫌疑摘得乾乾淨淨。

但面對一個和自己遭遇如此相似的少年,當少年不斷地自責,說著對不起時,普通人都會想和他說一句「不是你的錯」但郭檢只是靜靜地對少年說遊戲玩得挺厲害的,也許是郭檢認為那句「不是你的錯」說了也沒用,因為他自己最清楚,無論別人怎麼告訴他,他還是說服不了自己,依然認為當年父母的死都是自己害的。

這個和主線完全沒關係的案子,其實也是在彰顯郭檢即便長大了,也依然沒有從過往創傷的陰影中走出來,即便成功成為一個為驅逐世上邪惡的檢察官,他依然只是個罪人般的存在,所以他也沒有為自己而活著,更沒辦法自在地呼吸。


2.郭曉其為什麼一直吃止痛藥

一個還在自責深淵裡掙扎的正義使者,卻遇上了斷掌案,一連牽扯出好幾位受害者,受害者不斷產生,郭檢就越陷入自責,他頭痛,小路送來止痛藥,我認為止痛藥其實也就象徵著,當郭檢還在抓捕犯人的過程中,自責感就會不斷地提醒著他,「都是他害的」「都是因為他所以受害者才不斷死去」,當然這是郭檢的心理創傷。

頭痛只是一種編劇用來彰顯郭檢這種創傷反覆疼痛的一種方式,過去用抓壞人來填補自責感的郭檢,這一次卻遲遲無法伸張正義,痛苦蔓延,所以才會需要一直吃止痛藥,這其實也在隱隱暗示郭曉其始終沒有正視自己的創傷,止痛藥只是一個暫時逃避痛苦的方式,就像他成為檢調人員一樣,都只是止痛,卻不是治癒。

雖然面對和自己極其相似的少年,說不出那句「這不是你的錯」,但當允慧親眼見到田村義自殺後,他還是對著允慧說「這不是妳的錯」,當傷害發生時,從外人眼光來看,可以理性地判斷說出「這不是你的錯」,但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除非自己跨過了那道坎,否則說幾遍也沒有用。

第九集中,一片黑暗裡郭檢在紅燈之下張開眼睛,透明門簾後是五個衣衫不整,各自被束縛起來的女子,耳邊傳來陣陣慘叫聲,待郭檢走上前,他認出一個又一個受害者,郭檢隨即眼眶濕潤,不遠處一盞燈光亮起,犯人戴著面具,不斷瘋笑,郭檢卻只能抓著鐵網,無助地喊著「你出來」,這是一場夢,卻也是凸顯出郭檢對受害者的自責,以及想抓到犯人的迫切。

故事走到後期,郭曉其的過往故事還被報導出來,陳和平知道了郭曉其的創傷,所以發動了殺人預告般的錄影帶,隨後殺害胡允慧,本來就深陷在自責中的郭曉其,情人卻因為自己而死,本來郭曉其一直隱忍的創傷就直接爆發,陳和平遇到淚流滿面的郭檢,卻還是說出了「為什麼凶手要殺胡允慧,你有沒有想過,可能是因為你的關係?」,毫不避諱第二度傷害郭曉其,創傷失控之下,郭曉其開了兩槍,失魂落魄地坐在牆邊。

對郭曉其而言怎麼可能不憎恨當年殺害家人的犯人,但他更厭惡自己,為了讓社會少受一份傷害,為了不要讓像自己這樣的受害者不斷出現,他走上檢察官的道路,然而陳和平嗤之以鼻,一個把傷害他人當成創作的自戀型人格,怕是最不能接受有人挑戰他的權威,為了證明郭曉其也和他一樣,會無故傷害他人,所以才設局郭曉其,雖然從觀眾視角來看,郭曉其所做不是沒有緣由,但在案情不明朗前,大眾只會覺得郭曉其無故傷害陳和平,反倒讓陳和平成為了大眾眼裡的受害者。


3.郭曉其坐牢背後寓意

阿公對著郭曉其一番鼓勵,郭曉其為怡君的遭遇道歉,阿公只是說「殺人的不是你」並表示自己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要看到犯人繩之以法才行,這倒是讓在牢裡陷入低潮的郭曉其,清醒了一點,最後成功將陳和平逮捕,郭曉其卻在車上笑了。

結局時,陽光灑在郭曉琪的臉上,口白說著「無論是我還是這個世界,黑暗都不會消失,我們所能做的,是用更多的溫暖跟光去平衡」這顆鏡頭很有趣的是光灑在郭曉其臉上,隨著演員出鏡,郭曉其的影子也在窗框鐵架影子中離去,彷彿也在說郭曉其終於從過去的陰影中逃離,逃離了那個自責的監獄,重新獲得活著的意義。


4.原著中阿公與郭曉其是同伴

原著中,郭曉其的對應角色叫做塚田真一,是一個高中生,但因為父母和妹妹被人殺害,因此陷入人生的迷惘中,時常翹課,對自己為何活著感到痛苦。

而在原著小說中,他和主線的關係很淺薄,但角色卻非常重要,和阿公對應的原著角色有馬義男惺惺相惜,兩人都是受害者家屬,真一更是深陷於自責,認為家人會死,都是自己害的,所以他也很自然地認為自己一直都在自責中過日子。

但卻只有有馬義男看出了真一其實也很努力地再掙扎,在努力活下去,試著努力做點什麼,雖然家人死亡的事實不能改變,但真一還是不願意看到媒體一個心偏向殺人兇手,他還是希望有人能明白作為受害者的心情,看似困在過去傷痛的少年,其實也下意識地想為家人努力做點什麼。

在原著中真一甚至很通透地明白,一定要有人來寫這些兇案發生的過程,才能避免有人再度因此遇害,對許多受害者家屬而言,媒體報導經常是二次傷害,但社會卻需要這一份報導來避免悲劇再度發生,用自己的傷痛,換社會大眾的安全,受害者家屬也許也是一個無形中在為社會付出的一份子。


5.加害者家屬噩夢:胡允慧與高井由美子

原著裡有一個影集裡面沒有的角色,叫做樋口惠,是殺害真一家人的殺人犯女兒,在故事中,她不斷地跑到真一面前,要求真一去牢裡見她父親一面並使其減刑,因為樋口惠認為自己的父親也是被逼到絕路才會犯行,是逼不得以,但這種執念卻到最後開口對著真一說,這一切都是真一害的,如果不是真一說自己家裡有錢,她爸爸也不會入室搶劫行兇,看小說時,還真的看到我心痛,差點沒有氣死。

樋口惠代表的就是加害者家屬,明明有罪,卻總是把過錯怪罪在真一身上,一廂情願地認為父親無罪,劇中胡允慧因為弟弟被列為嫌疑犯,因此也成為了大眾眼中的加害者家屬,胡允惠對應原著角色就是高井由美子,高井由美子和樋口惠都是想為家人辯白。

在原著中,高井由美子是哥哥被認為是兇手,哥哥已經死了,作為妹妹的,深知哥哥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所以到處尋求幫助,然而在事件沒有發生前,她也曾經巧遇糾纏真一的樋口惠,甚至把這個少女痛罵了一頓,只是沒想到一夜之間,由美子也和樋口惠一樣,想為家人辯白,雖然由美子說的是真相,但也沒有人要聽。

其實我認為胡允慧這個角色最可惜的,就是沒有發揮身為加害者家屬,會遇到的困境,劇中是受害者家屬來搗亂靈堂。

不過在原著中我認為最經典的一段,其實是由美子當她的長相意外在大眾面前曝光後,她害怕被指責、辱罵,就連出門都膽戰心驚,走在外面,別人多看一眼,她就害怕別人認出自己,但明明她什麼也沒有做錯,明明哥哥也沒有殺人,她卻成為了眾矢之的,大眾輿論無形中在殺害由美子,因此導使由美子受到和平的控制,最後也死於和平的謊言中,就由美子而言,大眾輿論是一個強大的幫兇。

但影集好像就很少著墨這一點,原著裡由美子是因為絕望自殺,但劇中允慧的死不是自殺,而是和平動的手,我覺得由美子的死算是原著中,蠻讓我驚豔的一點。


6.加害者家屬與被害者家屬:樋口惠與真一

樋口惠應該可以算是原著中,作者用來象徵真一愧疚與自責的角色,也就是說樋口惠就是真一自責的化身,真一在故事中不斷逃避樋口惠,就像在逃避自己的自責一樣,上部影片中,我有說這個故事其實真正在寫的是「如何面對不幸」。

樋口惠因為父親犯罪,連帶著家道中落,一時不能接受事實,因此利用真一來逃避自己所面臨的不幸,真一在明白必須面對自己的自責感後,便也不在逃避樋口惠的糾纏,並且直接了當地告訴樋口惠自己不能原諒她,要她去找真正能幫助他的人,真一沒有強硬地要樋口惠接受她父親成為罪犯的事實,樋口惠甚至說自己會不惜說謊也要找到人幫她,然而真一也不在乎樋口惠向他人說謊,真一甚至對著樋口惠說「真相不管丟多遠,最後都會找到路回家」。

似乎也在說每個人認定的真相可能都不一樣,各有主張,每種主張都有各自的支持者,但真相只有一個,總有一天真相會大白,無論人們怎麼捏造,也無法改變真相。


7.模仿犯結局大眾支持陳和平會發生嗎

上支影片最後有聊到我覺得人們不會無腦地去支持陳和平,大家有提出各式各樣的看法,這樣很棒,我覺得其實原著和影集在這一塊想表達的東西,是有些不同的。

先說影集是想形塑出不管是怎麼樣的主張,可能都會有支持者,這個我是同意的,但可能影集沒有讓我產生那種殺人真的會有人站出來支持的感覺。

這一點我覺得我可以舉一個例子,前陣子我有看一部韓劇叫做《易感追擊:連瞳》這是一部獵奇血腥的奇幻懸疑劇,裡面的殺人犯真的把殺人當成藝術品來做,我就放幾張圖,這些在劇情裡都是真的人,然後真的就做得跟藝術品一樣,像《連瞳》這樣的劇情,我就認為確實可能會出現支持者,而且劇裡也確實演到有些人開始稱讚殺人犯,在網路上不斷轉發等等,但模仿犯比較難讓我產生認同。

我能明白在網路上,確實也可能會有人留言支持陳和平的厭女情節、殺人手段,或許結局讓人們戴上面具,是想在說人們透過看不見的方式,無端用惡意傷害他人,只要你想傷人,誰都可以是Noh。


8.為什麼要說是模仿犯

原著裡,陳和平對應的角色叫做網川浩一,他知曉許多國外案件,在犯案過程中,也很常提起各種犯案手法,從某些層面來說確實是個模仿犯,他想像那些罪犯一樣受到人們的注視和認同,進而開始殺人,但結局中讓前畑滋子和網川浩一一起上節目,滋子對應影集就是小路,滋子刻意抹黑犯人所做根本只是抄襲國外案例,進而打碎浩一自以為在創作的春秋大夢,作者寫這個情節我認為就是為了要讓浩一無法得償所願,無法因為犯罪而受到人們景仰,無法因為殺人而得到人們認同。

有馬義男對著和平說過:「你隨便用「大眾」「年輕人」的字眼,把他們說成一氣,那都是你的幻想。大概是誰曾經說過那個『大眾』的幻想,而你只是把它借來一用。這就是你最拿手的,你只是有樣學樣吧!你那麼殘忍殺害的人們,並非你所謂的『大眾』之中,像是可以取代的零件,他們每一個都是好端端的人,他們被殺害後,還有其他人為他們傷心難過。就算是你自己也一樣。不管再怎麼掙扎、說些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你不過也是一個人。不過是個扭曲、壞掉、長大成人卻什麼大事都不會做得可憐人。

創作只是和平用來掩蓋想要獲得認同的自卑感,而打造的謊言,原著其實想表達的是人們只會記得曾經有個殘忍又愛說謊的殺人犯,所謂的大眾也沒有這麼容易被操弄,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感受,和平所作所為不過是看不起「大眾」而做出來的行為,他並沒有真的如他自己想像的了解大眾。


9.大眾真的愚昧嗎?

可能也是因為這樣在看完原著,再看影集的時候,總覺得有些東西分裂開來了,雖然小說影集都叫做模仿犯,影集把重點放在「傷害」,但小說的重點其實是「治癒」,確實影集的寫法很符合現代潮流,但我也想問問你,你甘心做那樣的大眾嗎?一個不管三七二十一,容易被操弄的大眾,風一吹,就往哪倒的大眾。

我覺得小說呈現出來的是在面對傷害時,要如何保護自己,不要輕易地被操弄、被傷害,就算真的倒楣受傷了,也要努力掙扎,努力活下去,小說尊重每個人,每個個體,我知道一定會有像編劇筆下那種不分青紅皂白,就去傷害他人或支持罪犯的人。

我覺得這也像是一記警鐘,編劇為我們寫了一個大眾的形象,但我卻不曾認為自己會是那大眾的一員,也警戒自己不能成為那種人,很多事情到了網路上,到了看不見得地方,人們就會忘記禮儀、法治、尊重,我是覺得這些人遲早會自食惡果,就跟陳和平一樣。

或許模仿犯也在說,作為一個人,就不該成為劇中那樣容易被控制、肆意去傷害他人的大眾,某些人在網路上猖狂得意,一個學著一個,每個加害者都只不過是上竄下跳的模仿犯而已,他們不得擁有掌聲、仰慕與認同。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嚴禁盜文、抄襲,盜文抄人祝你每天都踢到腳趾、喝水嗆到。

我是祖寧
如果你喜歡的文章,可以去追蹤我的社群
會有第一手的影集解析唷!
試映、書評、工商合作
歡迎來信聯絡:[email protected]

banner

歡迎追蹤我的IG看最新更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