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們的夏天》結局解析:崔雄讀建築系的原因、書的玄機!

  《那年,我們的夏天》由崔宇植以及金多美主演的一部青春到職場的酸澀愛戀影集,透過16集的展開,我們能看見一對青澀的情侶,長跑五年後卻因故分手,至此之後的五年兩人形同陌路,直到由金多美飾演的延秀因為工作,不得已再度出現在崔雄的面前。

  兩人更因為當年高中時拍攝的紀錄片突然爆紅,而接下了新一季紀錄片拍攝的工作,他們回首過去,檢視當下,卻發現情感依然奔湧,兩人因而展開一連串的戀愛故事。


圖自SBS/NETFLIX

安妞!我是追劇宅AKA細節控的 #祖寧
👉👉👉【本集解析的影片版

banner

  乍看是一部羅曼史,但仔細看看主角兩人延秀、崔雄,甚至是志雄的人生,都能感受到編劇想探討的不只是戀愛這件事情而已,還有關於人生以及個體存在的意義,這種深奧的問題。

  從劇情起初就會發現崔雄雖然是全校最後一名,卻熱愛書籍,而且看的書還不是那種青少年小說。因此祖寧將會以小雄的書單帶大家一路看到結局!讓大家可以看見編劇的用心。


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在第一集時崔雄所讀的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由米蘭‧昆德拉所撰寫的長篇小說,開篇就談起了尼采的永劫回歸,而米蘭‧昆德拉在談小說時也曾說道「無論有意還是無意;每一部小說都要回答這個問題:『人的存在究竟是什麼?其真意何在?』」

  無論尼采還是昆德拉,他們的著作都帶有存在主義的色彩,存在主義出現在二戰之後,因為曾經創造輝煌歷史與文藝復興的人類,卻一連接連創造了毀滅性的戰爭,這讓許多人開始思考人類的存在意義

圖自SBS/NETFLIX

讓我的人生看起來黯淡無光的,好像只有我一個

  我沒有想扯太遠,但回到《我們的夏天》裡,大家不難發現在《我們的夏天》中,無論是崔雄、延秀還是志雄,他們一直在探求的是自己存在的意義

  就像志雄總是迷失在自己缺失的那塊拼圖裡,而延秀也在最後一集中曾說「讓我的人生看起來黯淡無光的,好像只有我一個」,一直以來胸無大志的崔雄,也在最後終於找到自己人生想做的事情。

圖自SBS/NETFLIX

  而在存在主義中,還有一句話也非常有名,那就是「存在先於本質」,主要想表達的是除了人本身之外,並沒有先天決定的道德或靈魂,所謂的天命都是人自己創造的意義,人本身不需要遵造某個道德或宗教甚至是社會責任,因為人的本質是透過行為被定義的。

  也就是說其實人本身不具有天生的意義,而是要自己賦予自己生命的意義,並不存在天命等等之類的議題,而我覺得本劇其實是不著痕跡地講了許多存在主義的概念。

圖自SBS/NETFLIX

  故事開篇不難發現崔雄和延秀,是分屬於完全不同生活方式的兩人,延秀出自於生存需求,總是積極的生活著,崔雄卻是什麼也不做,慵懶地活著,青春時期的他們都有過迷茫。

  但延續我剛剛提到的存在主義,人並不具有天命或本身存在的意義,所以其實從編劇後續給崔雄和延秀長大後的發展來看,不難發現編劇也不推崇說,人就應該像延秀那樣當早起的鳥兒,也不批判崔雄那種不慍不火的生活方式,因為這都是他們的選擇。

  而他們也不該被社會期待或框架來批判說誰比較成功或有成就,在觀眾的神視角來看,不難感受到兩人都是用盡全力的在生活,不該以賺到的錢或地位去評價他們。


❤️ 延伸:《衣袖紅鑲邊》結局解析:從「水」看導演沒說的德任李祘的真結局


圖自SBS/NETFLIX

  但相對的這對這兩人來說也不重要,因為對他們來說,他們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成就與地位,崔雄依然是漫無目的的生活,而延秀更是行屍走肉,放鳥好幾次聯誼對象,因為十年後的他們都遺失了生命的意義。

  而大家聽我剛剛講的那串之後,應該可以深刻感覺到崔雄其實很不簡單,他看的書可一點都不膚淺,他並不是真的無所事事。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有意思的是——小說中的男主角是一個超級海王,但遇見了女主角之後,歷經了好幾個他認為命中注定之後,他認為自己愛上了女主角特麗莎。

  自此之後展開了兩人互相傷害的愛情,因為海王死性不改,而特麗莎也是個充滿佔有慾的人設,所以他們就不斷地互相傷害到最後。

圖自SBS/NETFLIX

  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本書被放在故事的開篇,彷彿也預示了崔雄遇見了他的特麗莎,但編劇也暗示著他們之間會存在愛情和傷害,小說中兩人不斷地重蹈覆轍,也呼應了《我們的夏天》裡兩人有機會重蹈覆轍。

  而第一集用的標題是《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中譯《是誰搞的鬼》),這是一部恐怖電影,講述一群人意外殺人後,對此事試圖隱瞞,卻收到了「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的恐嚇,這讓女主角相當害怕。

  這呼應《我們的夏天》的應該就是那些越想隱瞞、遺忘的事情,最終都還是會找上門來,第一集裡延秀重新出現在崔雄面前,也在是在呈現出兩人終究躲不過那些他們想隱瞞的痛苦,而他們曾經犯下的錯,如今可能又會讓他們重蹈覆轍。

圖自SBS/NETFLIX

2.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尼采的永劫回歸(Eternal Return)是在講說人生經歷的一切會不斷循環發生,無論痛苦的歡喜的所有事件都會循環發生。在這樣假說的前提下,彷彿也在說著如果不發生改變,一切又會在短時間內重蹈覆轍

  在影集中的第七集裡,兩人不約而同地逃跑,而這件事情在他們學生時期其實也發生過。

圖自SBS/NETFLIX

永恆輪迴是一種假定宇宙 會以相同形式無限循環的概念而我們在永恆輪迴的環境中無限循環地活在這個名為當下的時刻

  學生時期的他們在圖書館碰巧相遇,當時崔雄手裡拿著的正是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當時延秀說:「要理解尼采浩繁的哲學思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這裡真的不是延秀很嗆。

  因為這本書真的蠻難讀的,我自己有買電子書來翻閱,比我想像中還要複雜很多,當時崔雄說自己對永恆輪迴感到興趣,這個也是永劫回歸的另一種翻譯。

  十年後兩人再度進入重新拍攝紀錄片的過程,宛如重新經歷當初他們愛上彼此的一切原因,然而梗在他們喉嚨的魚刺,卻刺得兩人紛紛逃跑,也呼應著兩人又再度地重演過往的故事。

圖自SBS/NETFLIX

在你看來,我這個人怎麼樣?是不是很沒有目標又沒想法?過去就是這樣然後就會再犯下相同的錯誤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其中很有名的還有其中的精神三變,第一階段是承擔困苦的駱駝,在這個階段中會承擔許多來自傳統的道德觀念、社會輿論還有自我的限制,然而物極必反。

  此時第二種變形發生了,第二階段是克服困苦的獅子,甚至掙脫傳統的束縛,得到自由,成為獅子的精神能夠迎接一切挑戰,但這還不足夠,不只需要克服與掙脫,還要創造新的價值。

  於是第三階段是嬰兒,嬰孩是天真的、一個新的開始,掙脫傳統束縛,才能完全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自我。

圖自SBS/NETFLIX

有時候什麼都不做反而是最好的方式當我的人生只是從別人那裡借來的…

  崔雄和延秀彷彿也是經歷過這三種變化,直到最終重新建立了自我。

  最初的兩人其實都各自承擔著來自家庭與社會的期待與束縛,延秀的束縛尤為明顯,被貧窮狠狠套牢,甚至必須用功讀書,捨棄屬於青春的友情,才能去爭取她想要的未來。

  而崔雄很特別的是他是個撿來的孩子,但在別人眼中他甚麼都已經擁有,彷彿也是為了不被發現他是被曾被遺棄的人,他不求突出,寧願平庸的活著,但反著來看,也會發現崔雄就是個完全害怕失去的人,在家庭與自我限制的束縛裡他把「自我」深深埋進土裡

圖自SBS/NETFLIX

  崔雄就活得像是社會期待中的富二代,所以他很快地迷失,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還有另一種顧慮是他認為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是從別人那裡借來的,並不真正屬於他,為了讓自己不用承擔失去的痛苦,所以他總是表現得不害怕失去一切的模樣。

  但延秀對他來說是很特別的存在,延秀並不是因為他是與小雄同在這家店的兒子而喜歡他,更不是因為他叫小雄所以喜歡他,只因為延秀純粹地、單純地喜歡他這個人,並且不對他抱有特殊的寄託,這一點和他父母有著天壤之別。

圖自SBS/NETFLIX

  我認為這部影集就像是韓版的《靈魂急轉彎》,是因為在《靈魂急轉彎》中,也是很深刻地在探討我們為什麼存在的原因,故事中的主人翁喬,一直以為自己是為爵士而生,甚至死後,還替一直找不到Spark的22號尋找他的天命。

  但故事最後他們明白——任何存在並沒有所謂的天命,你可以自己定義自己生命的Spark,Spark在中文翻譯中翻作火花,有些人可能延伸成夢想阿理想阿,我也有看到別人認為翻感知力更好,我自己認為所謂的Spark,就是一切會讓你心動的事物

  喬為爵士而心動,22號在吃甜點時感到心動,確實一個很情緒的瞬間,但我覺得人們很多時候都是在為這個心動的瞬間活著,追求著,甚至為此跨越困難。而在《我們的夏天》中,就會發現延秀之於崔雄就是Spark般的存在,因為有了延秀才展開自己的人生。

圖自SBS/NETFLIX

我長大成人卻依舊只是當年遊樂場上的那個小女孩我的生活總是這樣,為了避免自己受到傷害而選擇傷害自己所愛的人用分手來包裝自己的自卑假裝若無其事,一切都無所謂的樣子

  然而交往五年時,延秀在駱駝階段中不堪負荷,只好捨棄了崔雄,當初的延秀正是苦困於傳統觀念中的地位與身分,那個一無所有的家庭讓延秀無法拖著崔雄一起痛苦,所以當初只能拋棄了崔雄,但也像她自己說得差點就沒有了人性,甚至為此一直痛苦著。

  一直到第六集,兩人對於當初的一切那種後悔的情緒終於爆發,好像才能看見兩人找到了面對這份痛苦的勇氣,漸漸退去當年那份痛苦的束縛來面對彼此,坦誠相對,最終終於在11集時言歸於好。

  而第七集標題是神鬼交鋒,一個詐欺犯逃到最後用自己的長才,幫助當初要抓的他探員辨別假支票,這部放在影集劇情正中間,也對應著這時這個你追我跑的遊戲也該結束,相互坦承面對,甚至把當初逃跑的理由轉化成現在在一起的原因。

圖自SBS/NETFLIX

3.仲夏夜之夢

  第15集兩人一起在沙發上看《仲夏夜之夢》,仲夏夜之夢是莎士比亞的浪漫喜劇作品,故事劇情基本上就是他愛她,她愛他,最後他和她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

  但這場四角戀也是在森林中因為遇見了小精靈帕克的作弄,一個不小心女主角還變成沒人愛的對象,這段情感錯亂的記憶也被主角群們認為是一場夢,因此本劇才叫做《仲夏夜之夢》。

  值得注意的是《仲夏夜之夢》的女主角赫米婭為了和情人拉山德終身廝守,不顧父親的安排以及律法的脅迫與情人私奔進森林,在當時希臘律法中,女兒必須遵從家庭的意願出嫁,若是違反的話是需要被處死或放逐的。

圖自SBS/NETFLIX

過去就是這樣當我越想擺脫就越容易被困在那一天,動彈不得然後就會再犯下相同的錯誤

  然而赫米婭卻勇敢地違反父親與律法,對應到《我們的夏天》,雖然在延秀身上沒有父權輾壓或律法脅迫,但她的過去和家庭的貧窮就像是傳統束縛一樣,緊緊跟隨著她,讓她自卑,讓她受苦。

  而當年他們分手的原因正是因為延秀的自卑,用分手來遮掩自己無法負擔的自卑,延秀當初沒能像赫米婭一樣勇敢反抗束縛著自己的東西。

  直到同樣的事件再度發生,這次延秀不再故作堅強,也不遮掩自己的脆弱,她擁抱了自己的自卑,和崔雄共享了那份痛苦,兩人一起甩開了傳統的束縛,就像赫米婭與拉山德勇敢地攜手一同承擔。

圖自SBS/NETFLIX

  雖然這個過程中也像《仲夏夜之夢》一樣,歷經了好幾個她愛他、他愛她的情感錯亂,但最終也慶幸延秀的不再犯下同樣的錯誤,勇敢面對了自己的脆弱,讓他們不必重蹈覆轍,同時也暗示著精神進到了獅子的階段。

  而15集的他們也如同《仲夏夜之夢》一樣有情人終成眷屬,而這時的他們與過去已經有著天壤之別,但編劇並沒有因為兩人擁抱了過去而停下故事


4.新生

  對很多人來說可能這就是一部愛情故事,但我會告訴你這一個自我重建的故事,所以故事沒有停在第12,很多偶像劇故事會完結再男女主角在一起之後,但《那年,我們的夏天》並不是一個這樣的故事,它是一個奠基在存在主義上的故事。

  說起來很像很複雜,但大家可以直接理解成這是個迷失自我重建自我的故事,影片起初有談到說他們也一直在尋找自己存在的原因,但他們的青春卻不像其他大眾故事一樣,說著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卻事與願違,他們只是一步步地因為彼此,而建造了未來的模樣。

圖自SBS/NETFLIX

我一直很害怕,自己不像妳跟爸害怕自己沒辦法,成為像妳跟爸這麼好的人,我很怕自己是個壞小孩,怕自己不夠好,所以也怕你們會對我失望,這是我最害怕的事

  精神三變的第三階段是嬰孩,除了克服與掙脫外,再來就是猶如新生兒般創造,用新的視角看待自己的人生與這個世界,第16集的延秀與崔雄就有這樣的特點。

  他們也不再因為彼此而被束縛,崔雄甚至為此展開新的道路,重新建立了自己人生的意義,甚至跨越了當初一直不敢和父母承認自己知道的事實。

  過去的崔雄因為害怕失去,所以假裝對這一切不在乎,也導致了崔雄無法積極爭取,就算是被奪走的東西,他也只是放任它被奪走,因為打從一開始崔雄就不認為有什麼是屬於他的,然而在自我漸漸甦醒的過程中,崔雄不再質疑自己的存在,反而為此希望重新建立一個新的道路,因而勇敢地去留學。

圖自SBS/NETFLIX

  其實我很喜歡崔雄去留學的這條線,因為這意味著崔雄終於逃出了那一幅幅對家的迷戀,因為畫中的那份迷戀是出自於對家庭的羨慕,同時也暗示著崔雄認為那些屬於家庭的幸福並不屬於他,所以才產生迷戀的情感。

  而最終崔雄選擇建築系,彷彿也暗示了崔雄擁有了創造建築的能力,終於有能力建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的概念,這份創造也暗示著崔雄進到了尼采的嬰孩階段。

圖自SBS/NETFLIX

我一直以為我會這樣生活是因為不得已,但我突然覺得也許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

  而延秀一直以來被貧窮與自卑束縛,在與崔雄相愛的過程中,漸漸拋下束縛,得到面對自卑的勇氣,更重要的是能夠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看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祖寧在觀看的過程中,甚至很想知道延秀是否有過夢想呢?正因為自卑的追趕,延秀總是追求的效率,甚至是討厭沒用的東西,就像是個機器人一樣活著,編劇最終還拋出了去巴黎工作的機會給延秀,對於渴望成就與名聲的人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圖自SBS/NETFLIX

  然而延秀卻在這時候停了下來,因為她已經不再是那個連福利社的香蕉牛奶都請不起的少女了,追求成就與名聲是無法治癒自卑的,但滿足與幸福可以,第十六集時延秀曾說:「我一直以為我會這樣生活是因為不得已,但我突然覺得也許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

  這裡延秀因為奶奶生病,鼓勵她去過自己的人生,因而停下來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很明顯的可以從延秀所說的話語裡感受到,她已經不再是被生存追趕的少女,她用全新的視角,擺脫自卑的檢視了自己的需求,也正因為如此,她沒有答應崔雄去德國,也沒有答應去法國工作的機會。

  延秀也不再像以往一樣討厭沒有用的東西,珍惜著同事之間的友誼,也能夠從中看見延秀已經多了好幾分人性,延秀的蛻變可能沒有崔雄如此戲劇,但對於我而言卻很真實。


5. 紀錄片的意義

  本部影集中,我也非常喜歡紀錄片的議題,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其實認為只發生過一次的事情,是輕的,但生命歷程也只會發生一次,難道生命是輕的嗎?

  事實不然,重的會是人們賦予生命的意義,很有趣的是在紀錄片的議題上,無論是志雄還是朴PD,他們在說服拍攝紀錄片對象時,都會告訴對方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拍攝這件事情當然不會有意義,但人們會對於這部紀錄片賦予意義,讓它成為一件「重」的事情,進而讓生命得到意義。

圖自SBS/NETFLIX

“我們能給你們的好處只有一個就是為你們人生的一部分留下紀錄”

  志雄和母親最終肯定也會因為拍攝紀錄片而和解,無論紀錄片是否有人喜歡,但作為主人翁的志雄,一定可以從中得到意義。另外很有趣的也是讓志雄從別人人生的旁觀者,成為主角

  我覺得編劇也在表達說,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翁,沒有人該被天命、道德、屬於不屬於,這種人們後來建立的社會規範或風氣給束縛,唯一能給自己自由的人,還是只有自己。

圖自SBS/NETFLIX

  另外紀錄片很有意思的是什麼,大家知道嗎?對於拍攝者來說,無論那些被拍的人是誰,那部作品的誕生也同時暗示著創作者的存在,而這些瞬間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所謂無聊的紀錄片,每部紀錄片不一定要對大眾產生意義,但這對被攝者甚至創作者來說一定都意義非凡,甚至是構築自我的一部分。

  那我其實對哲學的東西真的沒有相當熟悉,甚至是有點一知半解,可能在講解上會有失誤,也歡迎對哲學有相當了解的朋友幫我更正或給我一些建議,關於《那年,我們的夏天》的解析,就到這裡,希望大家也能找到自己生命裡的Spark或是Soulmate。


我是祖寧
如果你喜歡的文章,可以去追蹤我的社群
會有第一手的影集解析唷!
試映、書評、工商合作
歡迎來信聯絡:[email protected]

banner